2011年2月5日 星期六

楊家承統傳承者系列(3)-李雅軒







 


李椿年,字雅軒,河北交縣人,生於1894年。家貧,僅讀過幾年私塾。從小酷愛武術,稍長,從陳殿福老師學少林拳。1914年,經由傅海田先生引介,從上海上北京,正式拜楊澄甫先生為師。


 


李師學習太極拳,刻苦耐勞、好學鑽研。每練一動作,總要練上百千遍,直到楊師滿意為止。為了下盤功夫,鍛鍊增強腿力,練習太極行步,一走即是數小時,汗水順著行走的路線望下淌不停止。楊師教推手時,兩臂如棉裡裹鐵,十分沉重,其他人往往一兩分鐘就感覺兩腿痠麻,難以忍受。李師每次總能堅持幾十分鐘,雖汗流夾背,衣衫溼透,楊師不喊停止決不停止。常於吃飯、走路、睡覺都在比劃打拳;也常半夜披起衣服,把新的體會記下來,再反覆比畫琢磨,直到完全領悟為止。


 


1928年尋師南下,投考南京國術館。1929年楊澄甫在杭州任杭州省國術館教育長,李師即到杭州追隨,繼續深研。1933年楊澄甫受聘至廣東教拳,國術館就由李師負責。


 


抗日戰爭爆發,李師於1938年秋天移居四川成都,楊式太極始於四川開始發展。抗戰期間,李師多於軍中教授太極拳。五十年代起,被聘為成都市政協委員,成都市體委太極拳教練,1957年並為全國武術比賽裁判。


 


李師平時為人和藹可親,平易近人。在教拳過程中,對學生要求非常嚴格,選擇學生時,首重品格,並經常教導學生要孝順父母,要忠實,要注重武德。李師對於家庭經濟困難的學生,還經常給予生活上的援助。在教學生時,循循善誘、因材施教、反覆講解、不厭其煩,雖在病臥床,依舊坐在床沿教導推手,直至逝世前一個月,依舊教學不止,其對太極拳之認真執著至此。


 


李師曾說:「我一輩子研究太極拳,我的功夫不過楊師的十分之三四,如果你們再不好好繼承、學習,太極拳就有失傳的危險,上對不起祖先,下對不起後代,我不是怕你們學得太多,而是怕你們學得太少。」其餘病危之際,還反覆說:「要勤苦練習,多思多想,要保持楊式太極拳的純正風格,要重武德。」其道統之深,使命之重,可見一般。


 


李師一生為太極拳事業的發展嘔心濿血,總整自1938年起,至1976年逝世為止,在四川傳播太極拳近四十年,桃李滿天下,從學者不下萬餘人。可以說,整個成都地區,太極拳開展得如此廣泛,是與李師的奉獻分不開的。


 


台灣楊式太極拳廣法一系諸生,雖未能一睹李師風采,亦對其傳承一系極為敬重,故特於此記之。


 



蘇師以 大鬆大合來形容雅軒先師之拳架, 屬於完全鬆開來之大架風格, 鄧師父之拳架亦與之類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