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8月27日 星期一

號級 太亟圓茶 風華再現


    
各位同門:

 

    鄧師承長監製之太亟圓茶與相關製作理念於普洱壺藝雜誌42期作一系列報導,此為雜誌報導內容,

 

歡迎同門踴躍響應與參考,謝謝。

 

        蘇清標

 





2012年8月8日 星期三

氣的樂章 王唯工著

翻開氣的樂章,回想起修這門課的原始動機,原先只是想多學會一些身體保健的方法,因為每天坐在電腦前面的我,身體雖然沒多大問題,但是小病不斷,為了此我還去學了太極拳,希望可以改善身體的健康狀況。看了氣的樂章這本書之後,收穫卻比我預期更多。

身體的和諧樂章
人的身體,說單純,看起來又很精密;說複雜,卻有一定的規則。王唯工教授在氣的樂章開頭就提到七個生理學的問題,由於我原本所學並不是在醫學專業,乍看之下,不曉得這些問題的重要性,但仔細推敲,並配合以前學過的物理學,才瞭解身體的組成是既精密又合理的。五臟六腑看起來似乎是各自為政,但事實上是一個絕佳的合作團隊。和諧便是我唸完氣的樂章這本書最大的收穫,在中醫的觀念裡,主推人體心靈與大氣的溫度、溼度達成和諧,人就會對周遭環境的微生物產生抵抗力。中醫不主張撲殺微生物,如有用藥,也只在調整身體,使細菌、病毒在人體所造成的反應降低到最低點。從實際面看,細菌、病毒的質量實在微小,與人體相比,就好像一個人站在地球上,它的殺傷性不在質量的多寡,倒在它與免疫器官相搏較勁所引發的效應,而中醫學的辯證論治,改善身體的種種不適,使細菌、病毒的入侵不起作用,這便是中醫的治病原理。所以中醫認為邪之所湊,其氣必虛,是我們身體先有不平衡,才會為細菌、病毒所作用,因此,中醫提高免疫力的方法,是用藥在中和我們五臟六腑的平衡之氣,不讓入侵的微生物產生撼動身體的那股正氣。


任何一個學問,總是有其理論基礎。中醫常常說”氣”的問題,但一般認為中醫講的”氣”是神秘的,而更不用講宋明理學裡頭天人感應的氣論、身體論則是玄之又玄,即便是中文系的學生恐怕也不太搞得清楚。依氣的樂章上的學說,則是心臟把血打進去血管,而氣就是一種共振,王教授用科學方法探測出:肝經、腎經、脾經、肺經、胃經、膽經、膀胱經、大腸經等這幾個都是不同頻率的共振,所以在中醫中才會分這麼多種類。而人類跟動物不一樣的地方也就在於人類有十二種共振(越多共振的動物構造越複雜),還有三焦經、小腸經、心經等複雜的共振。聽完王教授的演講以後,更簡單的來說氣便是指輔助產生功能的東西,比如腎氣不足,也就是指輔助腎的功能不足。歸納來說,氣即共振,也就是血液循環的原動力。

共振理論
上課期間,聆聽了王教授的演講,收穫實在不少,當然包括書上的簽名。其間我也到網路上面找尋了氣的樂章的相關資料,結果很幸運地在台北市立圖書館的線上影音中找到王教授演講的錄影。王教授的書被台北市立圖書館選為每月一書,所以被邀請演講,北市圖全程錄影。打開線上影音,我的所學又讓我再一次詳細聆聽王教授對於人體的問題的說明。王教授對身體的問題說明全部圍繞在共振理論之上,他也指出了現代醫學對於利用流體力學來解釋身體的血液循環錯誤之處。原本很難瞭解的中醫理論,經過王教授科學的分析,讓我對中醫有了更進一步的瞭解。我將他演講所提到的問題與我的心得整理如下:

(1) 為何要有心舒壓?
心舒壓的功能就好比打鼓需要把鼓繃緊,彈吉他需要把弦繃緊,要共振的物體需要有一定的壓力,才能夠容易地產生共振。心臟將氣給送出去,事實上是要傳送共振壓力,並不是要傳送血液的流量。所以整個身體要跟心臟產生共振的話,就必須先有一定的壓力,如此心臟打出壓力才容易與全身的器官共振。
(2) 為什麼心跳要固定速率?
就好比家裡的電器,電器與電力公司送過來的電的頻率是一樣的,如此電力的發揮效率才好,而人身體每個器官都有其共振的頻率,假如心臟送出頻率不固定,則能量的使用效率會很差。所以因為要維持共振,所以心臟要固定速率的一直跳。
(3) 為何主昇動脈要轉180度?
要將血液的動能全部換成位能,類似電力系統先把電力升壓的道理一樣,如此流量才會變小,流量小比較沒有摩擦力,輸送的效率才會好
(4) 為何血管流進器官要呈90度?
如此輸送能量就跟血液的流量無關,只要在血管與器官交接呈90度的地方利用一特殊壓力感測結構,如此讓這壓力的感知回饋到心臟,心臟就可以利用頻率來控制要送往每個器官的能量。而且實際水管模擬,器官要加上90度硬管才能容易產生共振。
(5) 為何大動物心跳慢,小動物心跳快?
假如以流體的理論來看,舉大樓的水塔為例子,當然是大房子需要馬達快,如此才能送水夠多。但觀察生物的身體卻是相反,大的動物心跳慢。假如我們以共振的理論來看卻是正常的設計,動物的身體就好比樂器,大的鼓打起來當然頻率比較低,提琴比較大的拉起來聲音就是低頻,假如打得快速或拉的過快就不會共振了,所以小動物心跳快,大動物心跳慢。
(6) 因為由於血液的循環是以共振壓力來驅動,所以動物才能夠運動
因此在練習氣功都是在調整運動的頻率可以跟我們身體的自然共振頻率協調,如此可以幫助心臟把血液順暢送到全身的器官,讓全身的器官不缺氧,以保持活性。


基因
目前有許多基因工程的技術,想要嘗試著改變人的基因,將人類一些不好的部分基因給換掉,聽起來很簡單,只要瞭解基因的結構加入或刪除一些東西就完成了。王教授形容這樣的技術就好比將微軟的Windows2000系統一段段程式碼讀出來,瞭解其運作與架構,然後看他裡面那邊不好改一改,再塞回去電腦中執行,這樣改過的Windows2000還會運作正常嗎?這是值得我們深思的問題。所以基因改造就好比寫電腦病毒,瞭解了身體的程式的運作,然後加入病毒使其改變工作型態,但基因的組成發展已經經歷了幾千年,遠比Windows2000的組成還要複雜許多,加入病毒或改寫基因是不是能讓原本生命可以正常運作還是個很大的問題,要經過多久的測試與失敗才能有成果?這個現象在目前電腦的世界也看的出來。反觀其實有用的大軟體並不多,如Windows、Linux、Java之類的,但破壞性的病毒倒是不少,但這些病毒沒辦法讓一個系統更協調的運作,通常只會弄糟系統而已,我們的身體可以承受這樣未經詳細測試且不協調的軟體嗎?身體只有一個,不是像電腦程式有問題還可以出補丁(Patch或Service Pack),至少在目前還沒有這樣的技術可以完美地改好基因的程式。王教授提到的人為什麼會生病的觀點,其實主要的內在原因是抵抗力沒有了,就好比沒有了警察,外在環境的病毒、細菌這些宵小整天在那邊等著要入侵我們的身體。所以要維持身體這套電腦的穩定運作,只要維持循環系統的運作,增強抵抗力就可以了,而不是整天嫌基因主程式不好,要去修改他。

在這邊,我以我學習電腦專業的經驗來說,其實電腦可以看成一個很大的對應機器(Mapping Machine)。我們可以藉由鍵盤與滑鼠的操作與電腦的硬體溝通,而這些控制的操作到電腦內部會轉換成0與1的控制訊號,藉由作業系統與應用程式的翻譯,才能夠轉換成控制硬體動作的實際動作,最後經由銀幕展現出結果給使用者瞭解的結果。其實這一連串的動作,整個電腦的系統包括軟硬體都是在做對應(Mapping)的動作,做一個整體協調的動作,你的思考與意圖一層層轉成電腦的硬體動作,而這些轉換的動作是缺一個小環節的協調都會讓動作不成功的。我想人的身體應該比電腦更精密,隨便缺少一個環節不協調,或不完美,或未經嚴謹考驗的,都應會在演化的過程中所淘汰,就不會發展至今天具有高度智慧的人類。


太極拳的學習體悟
由王教授所闡述身體共振理論,可瞭解人的身體與天線、樂器的原理均相同,但與這兩種東西的不同點是身體的設計是盡量不發送能量出去,這樣才能保持住能量供應身體內部器官。天線與樂器的設計主要是將能量發送出去,所以要加上雷達或音箱之類的結構。但對於身體來說,發送能量就是一種浪費,沒有一個人可以承受身體的器官都無法獲得能量而一直發送能量出去的。所以王教授也說明了練一些外家的氣功如金鐘罩鐵布衫,都是將能量聚集在皮膚表面,其實這些人的內臟都因長久失去能量而壞光光。武俠小說中如謝遜的七傷拳,裡面也說了由於要將傳送到內臟的能量聚集在手上去傷人,所以練這種拳必須先學會傷自己,才能傷別人,所以對身體是很不好的。

王教授在演講中有提到如何判斷哪一些氣功對身體是好的呢?其實人的身體就好像協調合作完美的系統,只要放鬆,他自然會回復到他原本設計該運作的樣子,而且可以運作的很久很好。當我去學習太極拳,一開始老師都會說,你的腳跟手繃的太緊了,沒錯,我們日常生活的壓力,每天坐在電腦前面,給自己的便是將身體繃的緊緊的。身體為了配合我們緊繃情境,也跟著會不正常的運作起來,把肌肉血管繃的很緊,也造成了心臟與器官的負荷。試想一台本來可以騎10年的摩托車,每天都處於極速的狀態,其中的零件與引擎不會提早出問題嗎?所以,適當的放鬆,就是保養身體最好的方法。

我學習了半年的太極拳,體會太極拳並不是一個拳打功夫,太極拳的主要精神就是協調與鬆沈。其實太極應該只是一個精神,沒有動作,但如何讓我們的身體練習協調與鬆沈的感覺,需要有動作,所以才會有太極拳。太極拳在外在的規格就是練習身體的協調,姿勢的端正,在動作間還能保持身體的正直與穩定,而在內在的規格就是練習整個身體的放鬆,依氣的樂章書上所說,身體的放鬆才能減輕心臟的負荷,讓血液暢流全身,使細胞充分獲得氧氣,如此,許多循環的疾病也不藥而癒了。這也符合了老師上課所說的預防保健的觀念,只要讓足夠的氧氣進入血液循環,讓身體細胞充分的獲得氧氣與排出毒素,身體就會健康。 (文/李嘉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