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月11日 星期一

有關內經圖之認識

氣功 與 「 內 經 圖 」


有 關 《 內 景 圖 》 的 認 識 :


「 修 真 圖 」 與 「 內 景 圖 」 ( 又 名 「 內 經 圖 」 ) 是 道 教 內 丹 修 煉 的 教 學 藍 圖 。 內 丹 修 煉 是 以 煉 氣 工 夫 作 為 開 始 , 修 得 陽 神 以 後 再 以 陽 神 的 造 化 改 變 生 命 的 一 系 列 造 命 工 程 。 「 修 真 圖 」 與 「 內 景 圖 」 歷 來 被 道 門 視 為 不 外 傳 之 寶 , 即 使 教 內 未 有 一 定 程 度 的 心 性 修 為 和 道 學 知 識 , 也 不 能 得 師 所 傳 。 此 兩 圖 總 結 了 遠 自 東 晉 《 黃 庭 經 》 的 煉 氣 存 思 工 夫 及 承 襲 明 代 流 傳 的 《 性 命 圭 旨 》 中 闡 述 修 丹 理 論 的 技 巧 , 箇 中 包 含 人 體 生 理 知 識 及 中 醫 概 念 , 是 煉 氣 人 士 必 須 瞭 解 的 圖 式 。


1. 此 圖 由 劉 素 雲 刻 於 光 緒 十 二 年 , 即 1886 年 。

2. 此 圖 存 於 北 京 白 雲 觀 的 版 本 是 臨 摹 而 來 。

3. 此 圖 創 刻 於 乾 隆 七 年 ( 1742 ) 至 光 緒 十 二 年 ( 1886 ) 之 間 。

4. 此 圖 風 格 承 襲 晚 明 《 性 命 圭 旨 》 的 插 圖 技 巧 , 以 文 字 與 圖 畫 會 意 ; 當 中 亦 有 隱 晦 寄 意 , 承 內 丹 學 派 一 貫 之 「 廋 辭 」 技 巧 。

5. 圖 中 有 詩 云 : 「 鐵 牛 耕 地 種 金 錢 , 刻 石 兒 童 把 貫 穿 ; 一 粒 粟 中 藏 世 界 , 半 升 鐺 ( 音 撐 ) 內 煮 山 川 。 白 頭 老 子 眉 垂 地 , 碧 眼 胡 僧 手 托 天 ; 若 問 此 玄 玄 會 得 , 此 玄 玄 外 更 無 玄 。 」 來 自 《 呂 祖 全 書 ‧ 卷 四 文 集 中 ‧ 五 言 律 十 六 首 》 : 「 鐵 牛 耕 地 種 金 錢 , 刻 石 兒 童 把 貫 穿 ; 一 粒 粟 中 藏 世 界 , 半 升 鐺 內 煮 山 川 。 白 頭 老 子 眉 垂 地 , 碧 眼 童 兒 手 指 天 ; 若 向 此 中 玄 會 得 , 此 玄 玄 外 更 無 玄 。 」 然 《 呂 祖 全 書 》 原 本 本 版 是 由 劉 體 怒 於 乾 隆 七 年 ( 1742 ) 彙 輯 而 成 , 故 此 圖 當 為 《 呂 祖 全 書 》 之 後 。

6. 丹 詩 破 譯 :

6.1. 鐵 牛 耕 地 種 金 錢 ── 指 搬 運 腎 氣 , 搬 運 工 夫 有 牛 車 、 羊 車 、 鹿 車 之 分 , 因 為 初 煉 , 故 用 牛 車 。 所 種 金 錢 , 隱 喻 所 耕 耘 收 獲 乃 珍 貴 者 , 借 喻 金 丹 。
刻 石 兒 童 把 貫 穿 ── 把 金 錢 貫 串 , 天 機 在 其 中 , 須 珍 而 重 之 。 刻 石 兒 童 , 暗 喻 刻 圖 者 。 兒 童 把 貫 串 成 北 斗 , 《 破 迷 正 道 歌 》 云 「 若 遇 神 仙 親 指 訣 , 捉 住 北 斗 周 天 輪 」 , 此 之 謂 也 。
一 粒 粟 中 藏 世 界 ── 小 宇 宙 等 同 大 宇 宙 , 丹 頭 種 子 即 整 個 生 命 之 源 。
半 升 鐺 內 煮 山 川 ── 山 川 大 宇 宙 , 玄 機 亦 同 鐺 內 烹 煮 工 夫 。 主 在 火 候 。
白 頭 老 子 眉 垂 地 ── 白 頭 者 , 氣 也 。 指 氣 從 督 脈 上 , 再 引 導 陰 液 沿 頭 面 下 降 。
碧 眼 胡 僧 手 托 天 ── 手 托 天 指 搭 鵲 橋 , 任 督 二 脈 因 舌 頂 上 顎 而 使 氣 暢 通 。
若 問 此 玄 玄 會 得 ── 明 通 造 化 之 機 , 此 工 夫 是 終 極 。
此 玄 玄 外 更 無 玄 ── 除 此 以 外 , 並 無 其 他 。

6.2. 我 家 耑 種 自 家 田 ── 人 身 中 有 可 耕 之 田 , 不 用 外 求 。
可 育 靈 苗 活 萬 年 ── 身 中 之 田 可 養 活 生 命 , 長 生 不 死 。
花 似 黃 金 苞 不 大 ── 所 開 之 花 是 金 花 , 不 太 大 。 金 花 即 真  。 初 起 之 苞 為 丹 種 , 幼 嫩 而 細 小 。
子 如 玉 粒 果 皆 圓 ── 大 小 僅 似 粟 米 。
栽 培 全 藉 中 宮 土 ── 意 是 工 夫 的 重 點 。
灌 溉 須 憑 上 谷 泉 ── 氣 往 上 走 , 上 丹 田 有 液 下 流 。
有 朝 一 日 功 行 滿 ── 火 候 足 , 工 夫 到 , 直 至 功 行 果 滿 。
便 是 蓬 萊 大 羅 仙 ── 大 羅 金 仙 , 仙 界 中 之 最 。

6.3. 眾 妙 之 門 何 處 求 , 機 關 撥 轉 水 逆 流 ; 萬 丈 深 潭 應 見 底 , 甘 泉 湧 起 滿 山 頭 ── 水 逆 流 , 因 腎 水 往 上 衝 , 故 逆 流 。 腎 氣 為 後 天 功 能 , 自 先 天 腎 水 出 , 全 賴 「 鐵 牛 耕 地 」 所 致 , 牛 車 搬 運 上 山 脊 之 象 。 山 頭 , 即 頭 頂 。 腎 氣 到 頂 , 自 口 中 生 津 液 而 為 甘 泉 湧 起 。 此 乃 氣 多 生 液 、 任 督 相 通 之 貌 。

6.4. 腎 神 名 玄 冥 、 字 育 嬰 ── 見 《 黃 庭 經 ‧ 心 神 章 第 八 》 。

6.5. 心 神 名 丹 元 、 字 守 靈 ── 見 《 黃 庭 經 ‧ 心 神 章 第 八 》 。

6.6. 肝 神 龍 煙 字 含 明 ── 見 《 黃 庭 經 ‧ 心 神 章 第 八 》 。

6.7. 肺 神 皓 華 字 虛 成 ── 見 《 黃 庭 經 ‧ 心 神 章 第 八 》 。

6.8. 膽 神 龍 曜 字 威 明 ── 見 《 黃 庭 經 ‧ 心 神 章 第 八 》 。 注 意 : 此 圖 五 臟 欠 脾 , 六 腑 只 提 到 膽 。 脾 為 中 央 土 , 以 意 喻 之 , 乃 交 接 水 火 之 媒 介 , 修 煉 工 夫 本 已 有 之 , 不 可 或 缺 , 故 不 作 煉 臟 腑 神 之 用 。 至 於 膽 , 此 為 六 腑 之 一 。 本 來 五 臟 均 主 藏 精 不 泄 , 六 腑 主 傳 化 物 而 不 藏 , 但 功 能 上 膽 卻 藏 五 臟 之 精 汁 , 故 特 別 予 以 強 調 。 後 世 以 「 三 焦 」 替 代 膽 為 六 腑 之 代 表 角 色 , 如 「 六 字 訣 」 。

6.9. 後 三 關 : 尾 閭 下 關 、 夾 脊 中 關 、 玉 枕 上 關 合 稱 三 關 。 此 三 關 之 位 置 , 發 展 至 鍾 呂 , 有 不 同 之 描 述 。 《 靈 寶 畢 法 ‧ 肘 後 飛 金 晶 第 五 》 鍾 呂 認 為 , 天 柱 為 上 關 , 相 當 於 頸 椎 第 三 節 下 ; 神 道 為 中 關 , 相 當 於 胸 椎 第 五 節     下 ; 命 門 為 下 關 , 相 當 於 腰 椎 第 二 節 下 。

6.10. 前 三 丹 田 : 下 丹 田 氣 海 、 中 丹 田 絳 宮 、 上 丹 田 泥 丸 。

6.11. 十 二 樓 臺 藏 秘 訣 ── 十 二 重 樓 , 即 喉 軟 骨 。 秘 訣 者 , 此 在 氣 液 相 交 之 際 , 咽 津 或 咽 氣 以 逆 求 丹 種 之 謂 也 。

6.12. 陰 陽 玄 牝 車 ── 玄 牝 , 是 萬 物 所 由 生 之 所 。 陳 摶 借 用 為 「 煉 精 化 氣 」 之 預 備 工 夫 。 此 借 玄 牝 車 喻 丹 種 之 出 現 , 在 陰 陽 混 沌 於 橐 籥 , 真  由 此 而 出 之 貌 。 《 老 子 ‧ 第 6 章 》 : 「 谷 神 不 死 , 是 謂 玄 牝 。 玄 牝 之 門 , 是 謂 天 地 根 。 綿 綿 若 存 , 用 之 不 勤 。 」

6.13. 水 火 交 接 地 ── 此 地 劃 於 下 丹 田 , 說 明 真  萌 生 於 此 , 《 悟 真 篇 》 云 「 要 知 產 藥 川 源 處 , 只 在 西 南 是 本 鄉 」 , 及 「 依 他 坤 位 生 成 體 , 種 在 乾 家 交 感 宮 」 , 皆 是 此 意 。

6.14. 夾 脊 雙 關 透 頂 門 , 修 行 路 徑 此 為 根 ── 氣 必 循 夾 脊 上 行 , 此 乃 煉 氣 的 基 本 方 法 。 氣 到 頭 頂 , 頭 頂 上 有 泥 丸 宮 , 為 修 煉 之 終 極 。

內經圖

http://www.chain-zan.org/dantao2/06.htm      本篇文章轉載黃龍丹院



 



實際上, 內經圖即為北宗氣功,小周天功法,百日築基之秘要。其要求在氣發丹田,使任督兩脈, 連接周流運行,循環不息,以維人體陰陽平衡,使氣經常環繞各大穴道,周流全身,佈滿腦、神經、血管、內分泌等各系統,以產生按摩作用。故有袪病強身,延年益壽的效果。願我同門參酌領悟,共登壽域,倘能更進一步修練, 自能達成道果本刊於己已年六月六日第一期,載有「內經圖」一則,同門閱讀,不甚瞭解,因而本刊總編輯索稿於予,乃不揣淺陋,對「內經圖」作粗淺之解釋,以供參考。


 



依據摹圖人素雲道人記述,此圖向無傳本,緣丹道廣大精微,鈍根入無從領悟,是以罕傳於世。道人偶於高松山齋中,檢觀書畫,此圖適懸壁上,繪法工細,始悟一身之呼吸吐納,即天地之盈虛消息,苟能神而明之,金丹大道,思過半矣。不敢獨得,爰急付梓,以廣流傳云云。練丹者應知經絡,按「內經圖」依照人體經絡穴位繪成,來自「內經」,亦名「黃帝內經」,為我國醫籍之最古者。分素問、靈樞兩種,素問二十四卷,記黃帝與歧伯問答之語, 多為養生之道。唐王冰註漢書藝文志,載黃帝內經十八篇,無素問之名。東漢張機傷寒論引之,始稱素問、故隔書經籍志,始著錄之。靈樞計十二篇,其中所論多詳於緘刺,均與人體經穴位有關。所謂氣走經絡,乃維持人類生命的氣血經絡,就在經絡構成精密的網路中運行。內溫五臟六腑,外潤皮膚筋骨。因此經絡學說,在歐美醫界造成莫大之震憾。這是一種我國固有文化不可思議的智慧,所以人體經絡學說,和氣功修練有密切關係,倘能熟研經絡,更有助於氣功的修練,經穴便是負交流調節重任的閘門,切勿忽視。



 



抱朴子內篇金丹云:「老子之訣言云:『子不得還丹金液,虛自苦耳。』夫丹之為物,燒之愈久,變化愈妙。黃金入火,有練不消。服此二物,練人身體,故能令人不老不死。」又云:『凡草木燒之即燼,而丹燒之成水銀,積變又還成丹砂。其去凡草木亦還矣,故能令人長生。』依據此金,即黃金液,丹即由丹砂煉成之還丹也。又有內丹外丹之別。道家以烹煉金石為外丹;龍虎胎息,吐故納新為內丹,乃修練己身丹田內之精氣神而成。


 



宋史藝文志:「梁丘子注:(黃庭內景玉經一卷),六一題跋:「黃庭經,今道藏別有三十七章回黃庭內景。所謂內景者,乃此經之義疏也。」雲笈七籤:「陽為外景,為外神也。陰為內景,為內神也。」本圖以人體經絡穴位內景繪成, 自頭頂泥丸宮,又稱上丹田,經中丹田,下丹田,至陰蹻,再並行經督脈上行,經尾閭,夾脊、玉枕三關,而達百會穴,故有坎水逆流之說。茲更分別說明如下:


 



一、本圖左方為任脈,右方為督脈,其穴位可參考第一期來靜師寫的「坐功中之注意事項」,所附二圖,即可明瞭。上圖即為任脈經過諸穴之圖;下圖即為督脈經過諸穴之圖,茲不贅述其穴名。李時珍說:「任督兩脈,人身之子午也。乃丹家陽火陰符,升降之道,坎離水火交媾之鄉。」故任督二脈通,其餘六脈,十二經,亦應可逐步打通。


 



二、頭部即為上丹田,百會穴所在,亦稱泥丸宮、升陽府、 崑崙頂、靈台等,別名甚多。又在兩眼,及兩眉牽直,而額骨到鼻骨之中間,正在十字中心,即玄關一竅,亦稱祖竅,道家稱成金丹之穴,此竅至寶至貴。玄關者,大道之正門,故曰天地靈根,原始祖氣,至善之地,玄牝之鄉。玄關藏性,性是神,神屬陽,陽中有陰,為其陰。是以在圖中載有:「白頭老子眉垂地,若向此玄玄會得,此系(玄字)之外更無系。」至「碧眼胡僧手託天」,似為舌頂上顎之意,亦即上鵲橋所在之處。


 



三、中丹田所在之處,自承漿下十二層樓(喉管)到黃庭,即為膻中穴。周圍環有「心神丹元字守靈」,以牛郎代表為陽性,此外有肝、膽、脾、腎、均各有專職。共同耕種心田,故有:「我家耑種自家田,內有靈苗活萬年,花似黃金色不易,子如玉粒果皆圓,栽培全賴中宮土,灌溉須憑上谷泉, (指津液)功課一朝成大道,逍遙陸地作蓬仙。


 



四、下丹田位於膝下三寸,亦有稱一寸三分,即圖中正丹田所在,下丹田為藏命之所,命是氣,氣屬陰,以織女為代表陰性,但陰中有陽,曰真陽,故真陰與配其陽。老子謂:「谷神不死,是為玄牝。」河上公註:「以玄為天,於人為鼻;牝為地也,於人為口。鼻口之門,為天地之元氣所從往來。」金丹家則謂坎為玄門,離為牝戶。坎離交媾,即將丹田旋轉一點真陽,採還於離位,與真陰相合,謂之抽坎填離。為將玄關一點真陰,復還坎宮與真陽相合,謂之降離歸坎。如此往後,現出本來真性,此其之門一開,則為超生了死,可為仙佛。故圖中有「鐵牛耕地種金錢,刻石兒童把貫串。一粒粟中藏世界,半升鐺內煮山川。白頭老子眉垂地,碧眼胡僧手托天,若向此系(玄)玄會得,此玄玄之外更無系。」之說明。


 



五、圖之右方為督脈,有三關;最重要者為尾閭關,亦稱下鵲橋,故有「坎水逆流」而上;經第二關為夾脊關,在命門之上,亦稱轤轆關;第三關為玉枕關,即玉真上關,靈峰之穴。此三關必須長久修練,打通後,則任督兩脈循環周流,即能增強本身氣的能量,並增強抗力,小病不易近身,而延年益壽。倘能三才台一,就可長生不老成為金仙。


 



最後圖中「延壽仙佛」 (此佛字不甚清楚) 指神仙也。所謂「一粒粟中藏世界」,言煉成全丹,如同一粟,與宇宙景象相同,須經過苦練後,方能九轉還丹成仙,誠不易也。正需要有耐心、 信心、 恆心、 和愛心,方能達成正果。抱朴子金丹謂:「一轉之丹,服之三年得仙;二轉之丹,服之二年得仙;三轉之丹,服之一年得仙;四轉之丹,服之半年得仙;五轉之丹,服之百日得仙;八轉之丹,服之十日得仙;九轉之丹,服之三日得仙。」按抱朴子謂九轉丹,即太清神丹,出太清觀天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