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6月20日 星期五

排毒功操

好久沒作排毒功了, 今天班代帶操又再複習一點, 真是令人懷念~  雖然有人做到一半就不行了, 跑去一旁休息去了, 但是大多數同學還是堅持到底, 不放棄難得一起團練的機會!! 真好~~


下課回家後, 我把當初剛進師承班,班代轉交蘇老師給的築基功操表單, 拿出來又看了一遍, 當然不只有今天做的這些,看看那張簽章的紙, 至今我仍然還是空白一片, 在此把它21項逐一列出, 讓大家也順便再回味一下....


**楊家承統老架太極拳築基功項目與基本要求:


(1)抱大罡窄馬布樁 .............5分


(2)抱大罡寬馬布樁 .............5分


(3)窄馬步轉腰...................60圈


(4)寬馬步轉腰...................60圈


(5)左右平移柔胯................60圈


(6)左右金雞獨立................5分


(7)平朋 開合.....................5分


(8)十字手上下開合.............5分(定步)


(9)十字手上下開合.............5分(  躐步)


(10)左右套腿....................300下


(11)裡外攤手.....................5分


(12)左右雲手.....................5分(定步)


(13)左右雲手.....................5分( 躐步)


(14)手揮琵琶....................5分


(15)左右斜飛....................5分


(16)前後攤手....................300下


(17)左右摟膝拗步..............5分


(18)左右分腳....................5分


(19)左右倒輦猴.................5分


(20)上下栽棰...................300下


(21)左右撇身棰................300下


 


**** 沒事多做 , 多做沒事!!  ******


不知道蘇老師哪天要同學逐一項目去驗收....加油~


2008年6月18日 星期三

練瑜伽打太極 紓壓、消除緊張(轉貼分享)

練瑜伽打太極 紓壓、消除緊張



分類:太極養生

2008/06/11 13:23

自「久健網http://www.9jian.com/health_news/news_yoga2.html

瑜伽原是傳統印度教教徒的生活方式之一,藉苦練、飲食節制、冥想等修行,追求身、心的清淨與平和。不過,這個終極目標已非目前商業化瑜伽的宗旨,瑜伽教室追求的只是瑜伽術裡呼吸控制或技巧,或是高難度肢體動作(模擬動物的動作)的傳授,藉以消除生活的緊張或工作的壓力,以及改善肢體的柔軟度;這個目標符合現代都會時尚,因此頗受女性上班族歡迎。


高難度肢體動作必須透過專注、平衡、靜下心來達成,過程中不知不覺轉移(分散)學習者精神上或工作上的壓力,消除緊張、疲勞,這一點是瑜伽最大的功能;而肢體的伸展、平衡,也的確能改善身體的柔軟度,減少日後可能的運動傷害;呼吸技巧或控制的訓練,某種程度也可以改善一些慢性阻塞性呼吸道疾病的病況。


但這不表示瑜伽可以治病,不當或過度的操練,很容易造成肌腱、關節的運動傷害;而年紀大、有高血壓、青光眼、骨質疏鬆、關節疾病或懷孕者,要練瑜伽,必須格外小心,量力而為,適可而止,或請專人針對身體情況量身設計符合個人的瑜伽。


太極原本是防身的武術,在中國已有近2000年的歷史,現在西方世界視之為「動作式冥想」(meditation in motion)。太極的動作和緩、柔軟、如流水連貫不間斷,招式間卻有其深邃的設計邏輯;很多研究都證明打太極拳能有效的改善身體的平衡與協調,這在老人跌跤的預防上,有很大的功效。


當然,全神貫注于打拳時(看似進入冥想——此之所以稱「動作式冥想」的由來),也像瑜伽一樣,有紓壓、消除緊張的效果;而太極的肢體動作會強化肌肉的強度(不是練出肌塊),甚至有些報告指出打太極拳可以減緩骨質流失。


太極不是高衝擊或有肢體接觸的運動,受傷的機率小,幾乎任何年齡層都適合;加上不需特別的場地或裝備,可獨打、也可群舞,不太受天候影響,因此,普受大眾的接受與歡迎;據報導,每天清晨在中國有1千萬人打太極拳,堪稱是單項運動世界之最!


話雖如此,打太極拳若不量力而為,動作不對,過度或不當,也同樣會造成關節、軟組織的運動傷害。而太極裡蹲馬步的動作,對腰椎退化、不穩的或有前膝退化性關節炎者,不宜久蹲或蹲太低,尤其若重心未能正確地落在胯部,往往會加重背痛或加速膝關節退化。


瑜伽與太極同樣是自我實踐、非競技性的運動,運動的本質帶有一絲「禪修」味道,這是其他運動所沒有的,也是兩者之所以會對身、心皆益的道理。在現今繁囂、緊張、忙碌的工商社會,瑜伽與太極不啻是值得選擇的運動。




 

練好楊式太極拳之雲手(轉貼分享)

摘自「太極網」http://www.taiji.net.cn/liu/yang/200706/5330.shtml作者:汪新華


楊式太極拳雲手在楊式十六式、二十四式、四十八式、八十八式及楊式傳統八十五式等套路中是一個典型的、有代表性的式子,它充分體現了楊式太極拳舒展大方、中正圓滿、動作和順、輕靈沉著、由鬆入柔、剛柔相濟的風格特點。


在做楊式太極拳雲手時.要求立身中正,虛靈頂勁,沉肩垂肘,以腰為軸,步隨身換,點起點落,虛實分明,圓活自然,上下協調,周身一家。


可是有不少人在練楊式太極拳雲手時。常常出現如下毛病:搖頭晃腦,身體中心軸(從百會到會陰的垂直線)不是偏左就是偏右,甚至超出體外,既影響形象美,又影響周身協調;虛實不分,重心不穩,造成突然開步、全腳著地或收步腳拖地現象;低頭貓腰,眼死盯住某手某點,雙目無神;側行步兩腳成外八字,造成斜身扭臀;身體時起時伏,上雲的手高於眼使頭部往上抬.下雲的手手前臂與大臂幾成90度.高於腰部左右來回擺動。上述毛病的出現都是由於沒有以腰為軸.沒有用腰的垂直軸左右轉動來帶動四肢的運轉所致。


   要練好楊式太極拳雲手。我有以下體會。


1.頭要虛虛領起頭容正直,神貫於頂


《十三勢行功歌》中有尾閭中正神貫頂.滿身輕利頂頭懸之說。練拳時頭部不可偏側與俯仰.在意念上頭頂上好似有物,要有虛虛上頂之意.這樣才有精神.才能達到滿身輕利。


2.守住中心


前人太極拳理論中有以中土為框機之軸以腰為軸.這就是強調以身為中心。所謂中土字.不單純指身體在前後左右之中的中,還應作中央、中心解。拳論曰主宰於腰.不僅強調腰部運動的機能,也指出了這裏是中心所在.也是重心所在。我們做雲手動作時必須以腰為軸。帶動四肢、軀幹有規律地運轉.即源動腰脊轉股肱,軀幹要中正.不散漫。不歪斜,才能打出楊式太極拳的風格特點來.在行拳走架時,必須立身中正、守住中心。


3.分清虛實陰陽


前人拳論中有練拳不諳虛實理,枉費功夫終無成之說。我們可以試驗一下,雲手時兩腳不分虛實,看能否提腳開步,這就像騎自行車一樣.如果腳同時用力,能夠把自行車騎走嗎?顯然不能。正確的做法就要分清虛實、陰陽相濟.如做左雲手時,重心坐在右腿上為實為陽.左腿左腳為虛為陰,側行開步才能輕起輕落.點起點落:右手在上格擋對方來手為實為陽.左手在下靜中寓動為虛為陰。當左腳跟落地後.重心漸漸移到左腿上,左腿為實為陽.右腳點起向左腳並步(小開步)為虛為陰;左手在上格擋對方來手為實為陽。右手在下靜中寓動為虛為陰。就這樣一陰一陽、一虛一實在兩腿兩手之間不斷轉換.才能做到重心平穩過度、邁步輕靈。當然分清虛實陰陽不僅體現在形體上.首要的是神意上要有虛實陰陽的概念為先導。


4.襠走立圓下弧


襠走下弧.襠勁鬆沉.一能做到開胯圓襠.二能穩住重心,三能防止身體時起時伏。襠走下弧也是重心在兩腿間平穩過度的一個很好條件。


5.腰走平圓後弧


腰走後弧是在腰的垂直軸帶動四肢軀幹協調運轉的前提下.腰弓向後、左右運轉的。過去.我在練拳結束後總感到腰肌繃緊,很累.經過長時間體驗腰走後弧,就感到腰鬆胯沉.氣沉丹田感覺也有了,精神舒暢。但要注意.不管襠走下弧。還是腰走後弧,這個弧線的弧度、長度都不能大,別人不一定看得出來.只要自己體會到就行。


6.要明確雲手的攻防含義


雲手是假設對方用左右手向我面、胸部擊來.我則用左右手去防擋。視機變招進擊對方。老拳家們有一句話:走架無人視有人,打手有人視無人就是說我們在盤架子時招招式式都要視做身前身後有敵情.做起動作來式式圓滿有擁勁,眼觀六路。耳聽八方。在行拳走架中明確攻防含義.一方面可以提高練拳人鍛煉的興趣.一方面又能不斷提高自己的拳藝水準。


7.配合好拳式呼吸


為什麼要配合拳式呼吸?拳師陳子明在《太極拳之要點》中說過:呼吸調氣。足以發達肺部.若早晨呼吸後練習拳術,或者練拳時有相當的呼吸隨其動作出納以調氣.則筋肉與肺部必同時發育.自無肺弱之患。太極拳的招武動作有大小,而呼吸要求深、長、細、勻.每個動作都能與呼吸配合是不可能的。所以要自然呼吸與拳式呼吸交遞進行.盡可能在那些能夠配合好呼吸的式子裏做好呼吸運動。即手足由實而虛時.用同樣的速度以意導氣,用吸氣去配合它;手足由虛而即時,以意導氣.用呼氣去配合它。雲手就是一個能與呼吸很好配合的式子。如左雲手。重心移到右腿上,左腳向左,側行開步,左手向下向右向上畫弧(左腳左手為虛).右手向上向右畫弧配合吸氣.這時會陰微微緊縮.小腹內收,橫膈肌上提.胸廓擴展,重心回移到左腿上.右腿提起向左腳並步(小開步)右手向下向左畫弧,左手向左邊旋邊推掌(左腳左手為實)配合呼氣。這時小腹鬆沉.有腹鳴感,兩手十指有麻、脹感(我練的是逆腹式呼吸).這就是太極拳的與動作相結合的腹式呼吸運動。只要認真去體驗.用意導氣.日久自然能得到氣沉丹田的功夫.收到強身健體的效果。


除以上幾點外.更重要的是認真學習太極拳理論知識.尤要學習王宗岳等太極拳先輩們的經典著作.當然也要學習現代太極拳名家的文章.觀看由他們錄製的各式太極拳套路動作。以指導自己練拳的實踐。


    以上是個人練拳的心得體會,不免有誤。敬請拳師、拳友們賜教。


2008年6月17日 星期二

中醫健身方法—太極拳(轉貼分享)

中醫健身方法—太極拳 (老師極力推薦好文章)



分類:太極養生

2008/06/16 11:28

自「放心醫苑http://zhongyi.fx120.net/zy-zyys/qg/lgxz/200502171038143726.htm

太極拳是我國寶貴的民族遺產,它姿勢優美,動作柔和,男女老幼皆宜,並不受時間和季節的限制。既能身體,又能防治疾病,不僅中國人民喜練,而且受到世界各國人民的歡迎。


太極出自我國古代哲學論著《易經》的陰陽八卦學說,始見於陳搏、周敦頤的太極圖,此圖表示宇宙及萬物都是由對立而又統一的陰陽兩個方面的物質組成。太極寓有無限大和無限小的意義,具有圓(渾然一體)和遠(遼闊無邊)的特點,陰陽二氣平衡,互根、消長,不斷運動,無休無止。太極拳正是以這種理論為依據,講求動靜、陰陽。形體外動,意識內靜。形動於外,則分虛實,運陰陽,拳路整體以渾圓為本,一招一式均由各種圓弧動作組成,按太極圖形組成各種動作;意守於內,以靜禦動,用意識引導氣血運於周身,如環無端,周而復始。可見所謂太極拳,就是以太極哲理為依據,以太極圖形組編動作的一種拳法。其形在太極,意在太極,故而得名。


太極拳的健身作用很多,但主要有以下幾點:


首先,經常打太極拳的人,較少發生脊柱老年性退行性病,也就是脊椎骨增生或骨刺增生的較少(25.8%),脊柱的活動度較好,彎腰時手指能觸到地面的占85.7% ;而不練太極拳的人,發生脊柱退行性改變的較多(47.2%),彎腰時手指能觸到地面的只占20.6%


其次,經常打太極拳的老人,血壓平均值為130/80毫米汞柱,而不練太極拳的人則為154/82毫米汞柱。常打太極拳的老人血管硬化發生率較低,占37.5%,而不練太極拳的老人血管硬化率占46.6%。又比如做20次蹲下起來的運動試驗,時常打太極拳的人,反應全部正常;而不練太極拳的人,有35%表現出心臟收縮無力。


第三,能鍛練神經系統,提高感官功能。由於打太極拳時,要求全神貫注,不存雜念,人的思想始終集中在動作上,故使大腦專注于指揮全身各器官系統機能的變化和協調動作,使神經系統自我控制能力得到提高,從而改善神經系統的功能,有利於大腦充分休息,消除機體疲勞。


第四,能增強呼吸機能,擴大肺活量。這是因為練太極拳時要求氣沉丹田,呼吸勻、細、深、長、緩,保持腹實胸寬的狀態,這對保持肺組織彈性、增強呼吸肌、改進胸廓活動度、增加肺活量、提高肺的通氣和換氣功能均有良好作用。


醫學認為,時常打太極拳之所以健身,是因為此項運動能暢通經絡,培補正氣。當太極拳練到一定程度後,便產生腹鳴、指麻等體內行氣現象,再堅持練習,到一定功夫便可通任、督、帶、沖諸脈,同時增加丹田之氣,使人精氣充足、神旺體健。


也正因為太極拳有上述眾多的養生保健作用,所以,時常打太極拳對許多疾病有防治和康復作用,如:冠狀動脈硬化心臟病心絞痛心肌梗塞後恢復期,高血壓病,風濕性心臟病以及肺原性心臟病,中度神經衰弱,各種類型的植物神經功能紊亂,胃腸神經官能症,老年性便秘,胃、十二指腸潰瘍併發症,慢性支氣管炎,慢性非活動性肺結核等許多疾病。此外,由於打太極拳可以補益腎精、強壯筋骨、抵禦疾病,所以經常堅持這項運動,能防止早衰,延緩衰老,使人延年益壽


打太極拳的要領:


虛領頂勁:頭頸似向上提升,並保持正直,要鬆而不僵可轉動,勁正直了,身體的重心就能保持穩定。


含胸拔背、沉肩垂肘:指胸、背、肩、肘的姿勢,胸要含不能挺,肩不能聳而要沉,肘不能抬而要下垂,全身要自然放鬆。


手眼相應,以腰為軸,移步似貓行,虛實分清:指打拳時必須上下呼應,融為一體,要求動作出於意,發於腰,動於手,眼隨手轉,兩下肢弓步和虛步分清而交替,練到腿上有勁,輕移慢放沒有聲音。


意體相隨,用意不用力:切不可片面理解不用力。如果打拳時軟綿綿的,打完一套拳身體不發熱,不出汗,心率沒有什麼變化,這就失去打拳的作用。正確理解應該是用意念引出肢體動作來,隨意用力,勁雖使得很大,外表卻看不出來,即隨著意而暗用勁的意思。


意氣相合,氣沉丹田:就是用意與呼吸相配合,呼吸要用腹式呼吸,一吸一呼正好與動作一開一合相配。


動中求靜,動靜結合:即肢體動而腦子靜,思想要集中於打拳,所謂形動于外,心靜於內。


式式均勻,連綿不斷:指每一指一式的動作快慢均勻,而各式之間又是連綿不斷,全身各部位肌肉舒鬆協調而緊密銜接。


從目前掌握的史料分析,太極拳由河南溫縣陳王廷於明末清初創造,其拳法深受明代抗倭名將戚繼光《拳經三十二勢》的影響,而戚式的《拳經三十二勢》是依據明代十六家著名拳法綜合編造的。可見,太極拳是吸收了民間拳法,由戚繼光集其大成。陳王廷推陳出新而創造的。後經改編又派生出楊氏、孫氏、吳氏、武氏等各式太極拳。1956年中國國家體委根據楊氏太極拳整理編創了簡化太極拳(二十四式),其動作由簡到繁、從易到難,循序漸進,便於普及和掌握。

太極拳的十二種鬆胯狀態(轉貼)

太極拳的十二種鬆胯狀態(轉貼)


作者:陳雄


我在網際網路上看到這樣一篇有關腰胯之軼事.
先不辨文中軼事的真假,
且信它腰胯的重要性.
文中有一段內容是這樣敍述的.
近代太極拳重要人物楊露禪,
教了吳全佑功夫,
是為吳氏太極拳之始,
後來楊露禪告老回鄉,
吳全佑尾隨不捨,
楊便下轎對他說:
"我當天發誓,全部功夫都已教你,沒有一招留下,總之你記住'圈內打人,圈外推人'便是"
所謂圈內即盆骨發力範圍,
所謂圈外即盆骨發力範圍以外.
太極拳不是只以柔勁化解人家來勢的,
它可以發勁打人.
而力量的終極來源就是盆骨,
換句話說就是腰胯(原文該提法不夠準確,骨盆系胯中一部分,並不完全等於胯一筆者注).
人體最大塊的骨頭是盆骨,
而太極拳正是用盆骨來打人,
這是厲害之一;
盆骨的發力,
外表上不易看清楚,
所以對方被打得折肢斷臂,
仍不知何事,
這是厲害之二(基於如此原因,有些拳師流傳"教拳不傳胯,傳胯師傅差"之說,把胯的練法與用法視為珍貴的守功東西,傳授腰胯要領時,不願多作分解,顧慮徒弟把胯練好了會在功夫上超越自己——筆者注)。


林泉寶先生在{武當太極拳功心悟}一文中講到一個有趣的故事.
以前有一夥強盜在江河中搶劫客船財物,
並把船上所有的人捆綁手腳後拋向江中,
許多人雖會游泳但均因手腳被困而溺死,
唯有一人用海豚式游泳自救而生.
通常我們習慣於蛙泳、自由泳、仰泳、蝶泳,
這些姿勢都是以手腳的動作來遊劃,
而豚泳是以身體的扭動來前進的,
可不依靠肢體的動作.
雖然游泳和太極拳並無直接的聯繫,
但這個故事對我們練習太極拳強調"以身領手",
以身法統帥太極拳走架揉手,
是有一番啟迪的.
太極拳的所有動作,
初級時是以手領手,
也就是以手指揮整個太極拳運動.
然後是以身領手,
就是身法主宰全身的運動,
每一招一式,
一切運動之主宰皆由胯節指揮.
太極拳名家鄭悟清先生曾經有一個比喻,
以說明胯在太極拳中的重要地位.
他深入淺出地說:
木偶戲是中國的傳統藝術,
當木偶在舞臺上表演各種動作時,
都是用台下演員的手來指揮,
演員的手拉得越好,
木偶表演得越精彩.
太極拳的胯動作也是同樣道理,
一切動作的變化莫測全依賴胯的動作.
以胯根為主宰,
牽連發動全身運動.
通俗點說,
通過用意不用力方式使胯骨部位的收束、開張以及旋動整合起來,
帶動周身骨骼聯動出擊,
化節節分開,
發節節合攏,
就是這樣依靠胯部運動來發力傳勁.
譬如出右手,
而不是右手要出擊,
乃是由胯襠(襠指會陰部分和兩大腿根內側)把手擊出.
再如要收回右手,
也是胯襠把它收回來.
收與放全憑胯問.
又如推手練習,
對方用手封住我的左手並向我中心發勁,
而我雖然被對方封著左手,
但我的胯襠已轉換,
左重則左虛,
右重則右杳,
不進則已,
如進必使其落空,
因為我的身法已經改變,
重心也變了,
並相機得勢用勁使對方失去重心跌出.


太極拳傳人張志俊先生在{太極技擊功夫對身體各部位的要求}一文中談到腰胯時說:
"太極拳理曰"不得機不得勢時,腰腿求之.
我認為這裏少了一個字,
應該是"腰腿間求之".
腰腿間是胯,
其位置格外重要.
腳把地面的反作用力通過膝蓋送到了胯上,
鬆胯便可在刹那間將力量送到腰部。
不能鬆胯將會瞬間斷勁,
功虧一簣。
會鬆胯可卸掉對方來力之一部分乃至一大部分,
降低了自身的重心,
使下盤穩固,
為襠走下弧創造了條件;
可加大腰部轉動的幅度,
便周身協調;
鬆胯是形成渾圓之力的必要條件;
鬆胯有利於調整身法、步法、得機得勢使下肢運行變得輕靈.


本人基本認同張志俊先生對鬆胯的看法.


鬆是太極拳的靈魂,
整個放鬆功夫最難練的部位應是中、下盤,
就是胯、膝、踝.
尤其是胯,
因為胯是一般人習慣承載力量的地方,
可能 是倚賴骨盆大的緣故吧.
大多數人用胯吸收身體上半身的重量,
再加上姿勢有種種毛病,
所以部分人練得腰酸背痛,
脊椎受傷.
通常胯放掉的力量會跑到膝蓋上,
若膝蓋沒有放掉從胯轉移過來的力量,
就容易損傷膝蓋(意即膝關節,由股骨下端、脛骨上端和髕骨構成,是人體較大又較為複雜的關節),
進而阻礙練功的深入.
因為膝關節受傷後,
輕則影響走路行動,
重則需要找醫生治療,
練拳行功難以真正心靜體鬆,
專心聚神.
如果進一步把膝蓋力量放掉,
轉移至踝(又稱踝關節,由脛、腓兩骨下端與距骨滑車構成),
就進入落地生根的階段了.
太極拳名家松緒金先生說:
對於推手、散手技擊而言,
一是借人之力;
二是借地之力.
要練到胯鬆透的境界,
才能把膝蓋力量通過踝關節、湧泉穴放入大地.


對於初學太極拳的愛好者來說,
欲練鬆胯就先要明白胯的部位.
在生理學上所謂的胯系指股骨上節,
大腿的折疊下陷處.
換句話說,
我們通常把腰和腿之間的部分叫做胯.
胯關節由骶髂關節、髖關節、髖骨與脊柱的韌帶聯合、恥骨聯合、骨盆等部分組成.
練鬆胯的重點之一是體悟搖臀蕩胯.
所謂搖臀是以臀部一側胯關節為圓心,
以骨盆為半徑的旋轉運動;
蕩胯則指弧線提胯和弧線落胯運動.
放鬆骶髂關節對加速鬆腰起到重要作用,
行拳時從大腿根部放鬆,
注意操練髖關節的柔韌性和靈活性,
這樣達到開活兩胯 的作用.
如果練拳時真的鬆開胯,
尾閭就如一個鍾錘,
向左偏時左胯落,
同時右胯蕩起;
既而有右胯落時尾閭己經靠過來了,
由胯帶動全身直至手指、腳下湧泉.
放鬆腹股溝和會陰穴、鬆腰斂臀(亦俗稱塌腰)對鬆胯圓襠亦起到較大作用.
另外注意胯關節和臀部肌肉要放鬆,
不能死頂骨盆,
夾僵胯部.
鬆胯起碼要達到兩個目的:
一是輕靈,
通過胯關節的肌肉韌帶合理收縮舒張,
胯關節的各骨關節能靈活轉動,
不產生輔助肌肉韌帶做負功的現象;
二是鬆腰沉穩,
通過鬆胯更好地鬆腰,
以身帶領肢體內外運動,
恰到好處地使意、氣、勁合一,
能使身體協調完整,
鬆而不懈,
沉而不僵.


對形體而言,
堅持科學、系統的鍛煉,
長期活動可使胯範圍諸如骶骼關節、髖關節等關節軟骨增厚,
肌腱、韌帶增粗,
在骨附著處直徑變大,
膠原纖維量增加,
從而提高胯關節的抗拉能力及穩固性.
通過放鬆伸展性練習,
既可使參與關節運動的原動肌力量得到增強,
又可使對抗肌的伸展性提高,
與此同時關節囊、韌帶等軟組織在力的作用下伸展,
增大了關節的靈活性,
提高了關節的運動幅度,
太極拳運動的重心變換離不開胯關節的有效活動.


對修煉太極拳內功而言,
以胯襠為主宰的行拳練功,
使之以身領手,
引動腹內的太極輪轉,
支配了逆腹式呼吸.
一系列的上下相隨、內外相合、連綿不斷,
皆由此而成.
陰陽、虛實以及丹田呼吸全賴胯襠之運轉,
在外是拳架、揉手(亦俗稱推手)的練習;
在內則是丹田的運轉.
最後練就心意合一,
由丹田統帥整個身體的運動.
勁力的基礎在腳下,
起動能的來源是腰胯.
胯根是軸心,
帶動各關節進行運動.
襠勁轉圈由外達內,
由內達外,
渾然一體.


襠圓胯撐(中級階段)和鬆胯活襠(高級階段)這兩句話,
似乎不難明白,
但練到位卻是不易.
為了讓太極拳愛好者有利於體悟鬆胯用胯,
亦為與大家共同研討,
本人在這裏借雜誌園地抛磚引玉,
把自己多年的練法與經驗粗略整理,
供同道參考,
本文運用舉例指楊式太極拳,
茲簡單介紹如下.


一、縮胯
縮胯是由前腳至後腳的髖骨和肌肉韌帶向後向內收縮,
與腰腿合胯為一,
而不是屈胯凸臀.
縮胯在以守為攻(前半部分為防守,後半部分為進攻)的動作中運用較多.
一般情況下前半部分做縮胯動作,
既能形成身整退化,
又能使下盤穩于泰山,
並為後半部分進攻發勁提供足夠的動力距.
縮胯用於如封似閉、倒攆猴、海底針,
或是其他弓步轉為半馬步的動作.


二、落胯
落胯是指在放鬆腹股溝的狀態下,
髖骨和肌肉韌帶向下落.
落胯時前腳宜內扣一些,
在胯關節鬆開時腹部下沉,
胯以下肢體松沉至湧泉穴,
胯以上肢體向上領勁(即虛領頂勁).
要落胯沉穩與腳蹬腰發協調順達,
才能形成足夠大的反彈力,
在穩固的下盤支撐下將勁道作用於目標上,
產生預期的發放效果.
落胯應是放鬆境界的層次,
而非表面姿勢的技巧.
因為技巧無論多高,
擺出的落胯一旦受到外力,
仍習慣本能地去頂.
然而進入鬆透的落胯,
外力進來不是被吞人身體,
就是被輕鬆化掉.
太極拳傳人林文濤先生應邀在廣西欽州太極推手輔導站教學中說:
接勁就是落胯,
落胯要敏捷.
落胯用於攬雀尾、栽捶、指襠捶等動作.


三、坐胯
坐胯是指在落胯的基礎上,
臀再加點下墜的意思.
下墜的時候胯不能挺出去.
坐胯時立身中正,
臀部肌肉、胯骨自然下垂.
膝蓋要朝著腳尖的方向微微頂一點兒,
實腳尖有回扣之意.
要體悟下肢在放鬆狀態下的對拉,
要領做對了,
腳尖、小腿肚、腿弓、胯根都會有沉脹的感覺.
太極拳名家陳微明先生教授太極推手時指出:
化勁首以鬆腰坐胯,
以腰鬆沉之轉動為主.
坐胯用於攬雀尾、高探馬等動作.


四、塌胯
塌胯與頂頭懸同是太極拳身法立身中正的重要規則,
從作用上說它與沉勁、化勁、發勁等關係密切.
太極拳名師張義敬先生在{太極拳拳理傳真}一書中談到塌胯時說:
"太極拳多用弓箭步,
初學塌胯,
後腿髖關節必然緊張,
很不自然,
這正是不鬆的緣故.
弓箭步的後腳,
膝關節應微曲,
如彎曲過多,
髖關節就達不到鍛煉的目的.
但膝關節太直也不對.
這真是說來容易做時難,
對於初學者的確是非師指難明的事.
塌胯,
在求髖關節的靈活,
特別是在立身中正身體下的靈活.
小腹是一身重心所在,
所謂氣沉丹田、鬆腰塌胯、開襠、沉氣等等說法,
都不過是在強調降低重心而又靈活安穩.
在髖關節靈活之後,
再加以腰部的旋轉自如,
才可能化解對方的來力,
安穩不敗.
一般化勁功夫不好的人,
大多是沒有經過嚴格的塌胯訓練,
髖關節未能鬆柔靈活的結果."
運用弓步時先落胯,
後塌胯.
塌胯時腰背部、臀部肌肉放鬆,
胯骨自然下垂,
胯骨與腳底湧泉穴形成弓勢.
太極拳名家林墨根先生在四川省太極推手教練員學習班上說:
發勁時鬆腰塌胯,
人就跌出去了.
塌胯用於摟膝拗步掌、撇身捶等動作.


五、開胯
它不是指廣義的開胯,
而是狹義的開胯,
是指左右兩胯的對拉鬆開,
膝蓋外展.
胯的對拉鬆開是以意氣帶動形體,
是胯關節周圍的肌肉韌帶內藏勻勁的繃鬆,
不是鬆懈式機械的拉開.
開胯後,
其勢產生一種既沉穩又靈活的彈力,
與意念一起形成整體勁.
開胯發勁時應是瞬間爆發的,
不宜延時僵滯.
開胯用於單鞭掌、扇通臂等動作.


六、合胯
合胯是指組成胯關節的各部分向命門穴至會陰穴之間聚合,
與腰和腿形成一個有機整體.
做好合胯能使身勢整體穩固,
若與意、氣、勁合理配合,
必然使根基如泰嶽之穩固.
合胯是從外向裏合,
不是胯關節自身的緊縮和僵死.
合胯發勁時應是瞬間爆發的,
不宜延時僵滯;
合胯化勁時則相機慢些,
合至對方來勁化淨即可.
合胯用於打虎勢、彎弓射虎等動作.


七、轉胯
轉胯是指前腳的胯關節及肌肉韌帶沿水平方向由內轉外或由外轉內的狀態,
用於進、退行步時中間過渡的提腳動作,
或在直勁轉橫勁、橫勁轉直勁的動作.
若是行步時轉胯就是以胯領起虛腳提起邁出,
前實腳轉胯的幅度以轉至後腳跟、後腳掌、後腳趾先後提起離地之時為準.
轉多了會使身勢歪扭而影響重心,
轉少了則提腳不自然,
要周身協調.
實腳沉穩,
虛腳輕靈.
拳諺說"腰胯微轉鳥難飛",
既強調了腰胯在技擊發化勁時的重要性,
也說明了部分動作最終的勁力是由身體單側作用到目標上,
在完成技擊過程中,
胯關節為了協調整體動作的完成,必須做出相應的轉胯動作.


八、旋胯
旋胯是指虛腳的胯關節及肌肉韌帶沿立圓方向由下轉上的狀態,
用於橫向行步中間過渡時的提腳、收腳動作.
譬如雲手、十字手等動作.
旋胯就是以胯領起虛腳提起橫向移步靠攏或邁出,
虛腳旋胯的幅度以旋至腳跟、腳掌、腳趾先後提起離地之時為好.
旋多了會使身勢變形而影響重心的穩定度,
旋少了則提腳不順.
要周身協調,
實腳沉穩,
虛腳輕靈.


九、脫胯
脫胯是指髖臼和股骨頭好似脫開一樣的感覺,
故有"胯鬆欲脫"之說,
用於右左分腳、踢腳、蹬腳等動作.
太極拳的起腳擊打動作主要是由髖臼和股骨頭構成的髖關節來完成,
又有胯關節周圍的韌帶、髂骨股韌帶、恥骨囊韌帶、坐骨囊韌帶等和腰肌、腹肌、盆帶肌、大腿肌等輔助完成,
不同的腳打動作是一個複雜的協調工作.
踢腳或蹬腳時把部分注意力放在腳尖或腳跟,
以腳的末端上領,
這樣做法可以減少胯關節的支配意識,
無意間就把胯關節放鬆了.
還要做好整個身勢的虛實變換,
若能配合丹田內氣發放則效果更好.


十、提胯
提胯是指實腳的胯關節及肌肉、韌帶向下鬆沉,
同時虛腳的胯關節及肌肉、韌帶向上提起,
形成上下相爭的鬆胯狀態.
用於提手上勢、金雞獨立等動作.
提胯利用上下折疊的勁道,
能較好地傳遞地面反作用力,
達到借地之力又借人之力來打擊對方.


十一、送胯
送胯亦俗稱跟胯,
指對應前腳膝關節前面的胯部向前挺出.
應意念命門穴把胯側前送去,
或者想著骶骨托起胯關節向側前推去,
有如葉大密先生所說"尾閭如行舟之舵"的意思.
此時注意放鬆會陰穴和腹股溝、膝關節,
讓腰、胯、腿的肌肉、韌帶恰到好處.
送胯前腳是虛腳有虛腳的用法,
是實腳亦有實腳的用法,
目的是基本相同的,
但中間過渡動作不一樣.
由胯將勁力傳達至腰部,
以爆發內勁將對方擊打、發放,
如果送胯動作做成縮胯(除了用於引化的縮胯之外),
會使胯關節本身及附著在胯關節上的腰、大腿的某些肌肉、韌帶出現負功,
將起於腳的部分氣力在胯關節處被抵消或改變方向,
錯失機會和勢能,
很大程度上會影響擊打、發放效果.
恰到好處地送胯,
是得機得勢的表現.
送胯用於斜飛勢、白蛇吐信、邊化邊發的動作等等.


十二、抽胯
抽胯是指左胯部或右胯部用意向前送出一點(但是不能著意用力向前挺),
同時髖關節向上翻的鬆胯狀態,
有如水泵抽水吸上之意.
抽胯能把虛腳從腳跟、腳掌、腳趾很自然地帶起離地,
用於進、退行步的虛實轉換.


以上介紹了十二種鬆胯狀態,
便於練拳者在盤拳架、揉手時對號入座自查.
這個動作哪個勢是否鬆開了胯?
太極拳特有的感覺是否良好?
太極拳的貓形步包含落胯、塌胯、轉胯、抽胯、送胯等,
多練貓形步,
練好貓形步,
對於體悟鬆胯很有幫助.
太極拳是門內家拳,
有看得見的形體動作,
亦有不易觀察的內功運行.
腰胯在太極拳中起著提綱挈領的作用,
如何具體運作,
用文字詞句來描述表達,
很難完全準確,
故有"只可意會,不可言傳"之說.
由於本人掌握太極拳技藝、文字水平有限,
恕有某些細節內容文不達意.
所以說練拳者在聆聽了明師的指教講解後,
還得在明師的同意下,
用手撫摸一下明師示範動作松胯時骨、肉、皮的變化,
這樣學法心中有數,
比較明白.
要想活胯首先從鬆柔人手練起,
對於成年人學練太極拳,
由於胯骨、胯肌肉、胯韌帶鈣化變硬,
所以相對青少年來說,不易把胯鬆開,
兩三年時間能鬆開胯,
已經算是較快的了.
除了盤拳架、揉手之外,
還要在明師指教下練些抖鬆胯骨肉、平圓立圓轉胯的輔助功法(注意的是不要誤練成扭胯翹臀的舞蹈基本功),
提高支配胯靈活運動的意識與能力.
但是真正的鬆胯仍在用意,
不用拙力.


2008年6月16日 星期一

2008年市長盃楊太極武藝錦標賽

2008年市長盃楊太極武藝錦標賽競賽規程


一、宗旨:發揚中華傳統文化,推展太極武藝活動,提倡全民體育,促進社會祥和增進全民健康,減少健保支出。


二、指導單位:台南縣政府、台南縣議會、臺南縣體育會、中華民國楊太極武藝協會。


三、主辦單位:新營市公所、新營市體育會、台南縣太極拳協會、台南縣體育會太極拳委員會、中華民國楊太極武藝協會嘉南區會


四、承辦單位:新營市體育會太極拳委員會


五、協辦單位:台南縣文化中心、新營市議會、台南縣立文化中心


六、比賽時間及地點:


時間:2008817(星期日)


地點:台南縣文化中心音樂廳廣場,地址:台南縣新營市中正路23



七、參加單位:台南縣市為範圍,以鄉鎮市、社區、武場為參加單位。


八、比賽項目組別及資格:


() 檢定項目與資格:


(1)、白極拳架:限未取得拳架武藝資格者,得分達白極拳術標準者可晉升白極資格。


(2)、黃極拳架:限取得拳架武藝資格白極滿一年者,得分達黃極拳術標準者可晉升


              黃極資格。


(3)、藍極拳架:限取得拳架武藝資格黃極滿一年者,得分達藍極拳術標準者可晉升 


               藍極資格。


 ()團體賽:男女合項共6組(拳架每人限參加1組,刀劍不限)。


(1)、團體拳架太極組:每隊拳術4人,限未取得白極拳術資格者。


(2)、團體拳架白極組:每隊拳術4人,限取得最高拳術資格白極者。


(3)、團體拳架黃極組:每隊拳術4人,限取得最高拳術資格黃極者。


(4)、團體拳架藍極組:每隊拳術4人,限取得最高拳術資格藍極者。


(5)、團體拳架長青組:每隊拳術4人,限年齡65~70()者。


(6)、團體拳架永春組:每隊拳術2人以上,限年齡70歲以上者。


()表演賽:(每人不限參加組數,不分名次)。


(1)、兵器太極刀組:每隊兵器1人或以上。


(2)、兵器太極劍組:每隊兵器1人或以上。



競賽規程及報名表可e-mail向:shiuh0929@yahoo.com.tw


 


***全國總會會長蘇清標老師講座訂於2008817(星期日)上午8301000 ( 入場時間請於上午815入場)


蘇老師講座題目:「如何修煉太極拳」講座(四樓會議室)


 


## 賽程與報名表:(下載)


 


http://jslian.myweb.hinet.net/200806/20080601.doc (競賽章程)


   http://jslian.myweb.hinet.net/200806/20080602.doc (報名總表)


   http://jslian.myweb.hinet.net/200806/20080603.doc (檢定報名表)


   http://jslian.myweb.hinet.net/200806/20080604.doc (團體賽報名表)



2008年6月11日 星期三

太極拳之練習談(楊澄甫)



太極拳之練習談(楊澄甫)



                                                    永年楊公澄甫遺著





   中國之拳術,雖派別繁多,要知皆寓有哲理之技術,歷來古人窮畢生之精力,而不能盡其玄妙者,比比皆是。雖然,學者若費一日之功力,即得有一日之成效,日積月累,水到渠成。

    太極拳,乃柔中寓剛,棉裏藏針之藝術,於技術上、生理上、力學上,有相當之哲理存焉。故研究此道者須經過一定之程式,與相當之時日。雖然良師之指導,好友之切磋,固不可少,而最緊要者,是在逐日自身之鍛煉,否則談論終日,思慕經年,一朝交手,空洞無物,依然是門外漢者,未有逐日功夫。

    古人所謂,終思無益,不如學也。

    若能晨昏無間,寒暑不易,一經動念,即舉摹練,無論老幼男女,即其成功則一也。

    近來研究太極拳者,由北而南,自黃河流域至楊子江流域,同志日增,不禁為武術前途喜。然同志中,專心苦練,誠心向學,將來不可限量者,固不乏人,但普通不免入於兩途:

    一則天才即俱,年力又強,舉一反三,穎悟出群;惜乎稍有小成,便是滿足遽邇,中輟,未能大受。

    其次急求速效,忽略而成,未經一載,拳、劍、刀、槍皆已學全,雖能依樣葫蘆,而實際末得此中三味,一經考究其方向動作,上下內外,皆未合度,如欲改正,則式式皆須修改;且朝經改正,而夕已忘卻。

故常聞人日:習拳容易改拳難。

此語之來,皆由速成而致此。

如此輩者,以訛傳訛,必致自誤誤人,最為技術前途憂者也。

太極拳開始選練拳架。

所謂拳架者,即照拳譜上各式名稱,一式一式由師指授,學者悉心靜心,默記揣摹,而照行之,謂之練架子,此時學者分內外上下注意。

屬於內者,即所謂用意不用力,下則氣沉丹田,上則虛靈頂勁;

屬於外者,周身輕靈,節節貫串,由腳而腿而腰,沉肩曲肘等是也。

初學之時,先此數句,朝夕揣摹,而體會之,一招一式,總須仔細推求,舉動練習,務求正確,習練既純,再求二式,於是逐漸而至於習完。如是則毋事改正,日久亦不致更變要領也。
習練運行時,周身骨節,均須鬆開自然。
其一,口腹不可閉氣,
其二,四肢腰腿不可起強勁。
此二句,學內家拳者,類能道之,但一舉動,一轉身,或踢腿擺腰,其氣喘矣 ,其身搖矣,其病皆由閉氣與起強勁也。

1、摹練時頭部不可偏側與俯仰。所謂要頂頭懸,若有物頂於頭上之意,切忌硬直,所謂懸字意義也。目光雖然向前平視,有時當隨身法而轉移,其視線雖屬空虛,亦為變化中一緊要之動作,而補身手法之為足也。其口似開非開,似閉非閉,口呼鼻吸,任其自然。如舌下生津,當隨時咽入,勿吐棄之。
2、身軀宜中正而不倚;脊樑與尾閭,宜垂直不偏。但遇開合變化時,有含胸拔背,沉肩轉腰之活用,初學時節須注意。否則日久難改,必流於板滯,功夫雖深,難以得益致用矣。
3、兩臂骨節均須鬆開,肩應下垂,肘應下曲,掌以微伸,手指微曲,以意運臂,以氣貫指,日積月累,內勁通靈,其玄妙自生矣。
4、兩腿宜分虛實,起落猶似貓行。體重移于左者,則左實,而右腳謂之虛;若移於右者,則右實,而左腳謂之虛。所謂虛者非空,其勢仍未斷,而留有伸縮變化之餘意存焉。所謂實者,確實而已,非用勁過分,用力過猛之謂。故腿曲垂至直為准,逾此謂之過勁。身軀前撲,即失中正姿勢,敵得乘機攻矣。
5、腳掌應分踢腿(譜上左右分腳或寫左右翅腳,與蹬腿二式。踢腿時則注意腳尖,蹬腿時則注意全掌,意到而氣到,氣到而勁自到。但骨節均須鬆開而平穩出之,此時最易起強勁,身軀波折而不穩,發腿亦無力矣。
太極拳之程式,先練拳架(屬於徒手),如太極拳,太極長拳;其次單手推挽,原地推手,活步推手,大捋,散手;再次則器械,如太極劍,太極刀,太極槍(十三槍)等是也。

練拳時間,每日起床後兩遍。若晨起無暇,則睡前兩遍,一日之中,應練七八次,至少晨昏各一遍。但醉後、飽食,皆宜避忌。

練習地點,以庭園與廳堂,能通空氣,多光線者,皆為相宜。但忌直射之烈風,與有陰濕黴氣之場所耳;因身體一經運動,呼吸定然深長,故烈風與黴氣,如深入腹中有害于肺臟,易致疾病也。

練習之服裝,以寬大之中服短裝,與闊頭之布鞋為相宜,習練經時,如遇出汗,切忌脫衣裸體,或行冷水揩抹;否則未有不罹疾病也。

 


Reference  太極拳養生網 http://www.teage.com/taijiquan.html


2008年6月5日 星期四

太極健身,延緩衰老 ---太極生活化

一、""可怕嗎?

怕老是人之常情。衰老可以是抗拒嗎?衰老是人生的自然規律,其實也沒有什麼了不起的!有不老的藥方嗎?歷代帝王都夢想萬歲,千方百計通過求方士、上仙島尋求靈丹妙藥以圖個長生不老,結果絕沒有成功的。不老藥其實來自你的生活方式和身心調適。


現代醫學認為,人們要活到90歲甚至超越百歲並不是夢想,事實上科學家曾推算出人的自然壽命應是110歲至150歲。50歲不過是第二個青春的開始,而我們大多數人之所以不能活到自然壽命,最主要原因是過早衰老,有些人甚至到了中年就患上慢性疾病。其實,只要在生理和心理上做好防備,人人都可以活到百歲。


所謂抗老,有人認為是自己雖老而看起來不老;有人則認為是老當益壯,雖然年紀不小卻仍然活得健康。那麼,什麼才叫老化”?一般人又是什麼時候開始老化?大多數人約是在40歲左右開始老化。男性出現老化症狀的時期稱為男性更年期,女性在停經前的七年裏,由於激素的分泌減少而導致生理機能和解剖生理方面的改變。一般人老化現象包括以下幾點:


1、無原因的疲倦和乏力;


2、易激動,脾氣暴躁;


3、性慾減退;


4、毛髮乾燥,皮膚失去彈性與光澤,同時出現老人斑,皺紋也隨著出現;


5、記憶力減退,想要記住的事卻老是回頭就忘;


6、容易頭暈,氣色不好;


7、腸胃蠕動變慢,容易消化不良及便秘;


8、腹部脂肪增加,肌肉卻無法強化,人也變得容易發胖;


9、全身發熱、潮紅、多汗;


10、態度消極。


二、從生理上抗老


目前醫學界最受關注的老化理論是自由基理論。認為人體攝取愈多熱量,因新陳代謝所產生的自由基會不斷攻擊細胞導致細胞損傷,長久下來,細胞無法修復,就會出現老化現象。看來過多吸收營養不是一個好辦法。


人過中年,體內製造抗氧化酶(SOD)的功能逐漸降低,體內活性氧的弊害日益明顯增大,於是運動過量比不運動的反而老得快。原因是劇烈運動產生活性氧自由基,中和不了與脂肪結合生長衰老物質--過氧化脂質,影響了微循環作用,使血壓升高。正常情況下抗氧化酶(SOD)和抗氧化劑能消除自由基,當人體SOD和抗氧化劑減少或活性降低時,機體內的自由基便導致細胞衰老、組織器官損傷,還使基因突變致畸,形成致癌的重要原因。也與形成心血管疾病和老年癡呆有密切關係。因此,尋求適宜有效的鍛煉模式,最有利於中年保健,使得中年人能保持充沛的精力、提高工作效率、緩解外界壓力、預防各種疾病發生,從而延緩推遲中年人的衰老過程,就成為一項具有重大意義的課題。


這裏,應當著重指出的是;太極拳的動作柔和鬆靜、心率在120160之間,屬於有氧運動,不產生活性氧自由基,不促成細胞衰老,不失為一項絕妙的健身專案。


三、從心理上抗老


要延緩和對抗老化,除養成健康的生活方式、生活習慣和運動健身外,還應從自身節律的調節平衡,關注身心調適。除了生理問題外,老化也和心理健康有著密切關係。一個人顯得老或不老和心理鍵康很有關係。有人年紀不大,心理上卻已未老先衰;有人雖然年紀不小,卻仍然充滿朝氣,做起事來非常起勁。所謂:相由心生,性格開朗,不愁眉苦臉,不認老的人一般看起來會顯得比較年輕。


現代醫學認為,情緒能通過大腦皮層及皮層下神經中樞的活動引起身體各器官發生一系列生理變化。消極情緒容易致病,積極情緒能防病延年。尤其年過四十,由於生理上的退化,社會地位和交往的改變以及心理機能的衰退而產生消極情緒(如冷落感、孤獨感、抑鬱感等),睡眠時間縮短、入睡困難、易醒,影響身心健康和生活品質,對心理功能影響很大,對負性情緒的產生也有一定作用。A型行為類型的負性情緒(如急燥、心煩、好發脾氣、容易激動等)與冠心病和腦血管病的發病有關,成為此類人員的常見病和主要死亡原因之一,隨著老化,動作穩定性也漸差,知覺、運動及認知過程也有減慢傾向。


通過我們對心理的研究測試揭示,太極拳對年過四十的走向衰老的人其情緒的改變和減少負面情緒的產生有明顯效果,從而延緩生理、心理的衰老速度,還對改變精神質這一維度的性格特徵有良好作用。精神質分值高,說明性格孤獨,不關心他人,難以適應外部環境,與別人不友好,喜歡尋釁攪擾。


研究表明,太極拳對改變性格有較好影響,並隨著練拳年限增長而出現顯著差異,即長期練拳對性格中的不良方面有較好的改變作用,這無疑對增進健康能起積極作用。


隨著增齡,記憶和腦內資訊加工速度下降,注意力衰退,神經系統機能也逐漸減退,導致動作穩定性下降。研究實驗表明:習練太極拳對延緩記憶力、注意力的衰退,改善資訊加工速度,調節運動、抑制能力,提高穩定性有良好影響,起到保持和促進作用。


四、怕老、防老到常保青春


怕老或心理上未老先衰的形成,有很大原因也因為社會觀念造成。所說老化情緒是指老年人對各種事物變化的一種特殊精神反應,表現複雜多樣,因人而異,但往往表現出一種無可奈何的自我分離狀態,即控制不了自己明知應該控制的情緒與行為。老化情緒無疑會加速衰老,干擾免疫系統,削弱機體防病抗病能力,誘發各種老年病。


情緒是一個人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的體現,也是心理活動的動力。人的健康長壽與能否擺脫老化情緒密切相關。抗老不僅僅是個人問題,它同時也是社會問題。群眾相互取得共識,不要以為年紀大的人就不再有所作為,相反地在人的一生中知識和經驗是經由歲月累積而成,不斷增長。更重要的是,隨著人類壽命的提高,人們更應該改變對老的看法,社會應開始建抗老文化抗老意識,對抱著全新態度,不要輕易認老,或還沒老就認老,更不要忽視年長者。同時,也無須對""字過敏或過於恐懼。


太極拳研究舍己從人,忘記自我,考慮他人,凡事從客觀事物出發,去掉個人意識,實事求是,心平氣和,柔化矛盾。對知識份子的心理測定充分說明;有抱負、有成就的科學家、專家,經過一段時間的習練太極拳,對發揮正面A型性格(積極進取、認真負責、刻苦鑽研、堅韌不拔),減少負面情緒(煩燥激動、過分苛求)的產生有明顯效果,更使事業有成而心理健康,積極進步而情緒穩定,充分考慮和照顧周圍人群意願和環境因素,謙遜隨和,加之太極拳運動群體身心調適的相互作用,從而延緩生理、心理的衰老速度,改善人際關係,並使社會安定。


太極拳強調意識指導形態運動,促進各器官的協調配合。太極拳要求動作鬆柔圓活、鬆而不懈、身正體舒、氣沉丹田、內勁節節貫串,以求達到導引經絡、通暢氣血,所謂以意領行氣貫全身心靜體舒,有意識地、能動地控制調節中樞神經和植物神經。以上種種練拳要領的綜合作用,解除神經系統過度緊張。這種神舒體靜氣血通暢陰平陽秘的良好平衡的機能狀態,即所謂太極態。這種狀態的持續,長期的積累,促進了人體各系統的器官機能開始由量變到質變,最終達到健身、防病、抗衰老的效果。


要防老、延緩衰老,要活得年輕,首先一定要有一顆年輕的心,只有在身心都獲得調適的情況下,才能常保青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