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2月19日 星期一

楊家承統傳承者系列(3)- 廣法一系 王子和太師





      [ 圖為 中華武藝薪傳獎得主 ---王子和(1996) & 鄧時海 (1999) ]


 


故 王子和先生行述


 


先生諱炬 字子和本名惠林,山東省濰縣人,民國二年十二月十日︵夏曆十一月十三日︶生。父允盛公為當代名士,擅書畫金石。母徐太夫人蘭聲,亦名門望族,持家教子,著有賢名。


先生少而岐嶷,兼質文武,入山東省立第一中學,課餘從太乙拳劍名家竇峰山先生習彈腿、少林拳、八段錦、四門槍、萬勝刀等武術。高中畢業赴滕縣龍崗鎮教書,以武會友遍訪拳館。民國十九年,年十八,參加山東省國術比賽獲第二名,是年入山東大學中文系就讀。民國二十一年進入山東省立民教館工作,以語文教育為中心,推動社會改革。


 


民國二十六年日寇侵華,濟南棄守,先生投筆從戎,隨軍南下參加徐州保衛戰,於台兒莊辦理軍郵轉口工作。徐州棄守,先生隨軍突圍,旋進入教育部社會教育工作團赴湖南、貴州農村進行宣教工作。二十八年夏,先生由貴陽到重慶,參加軍事委員會後方勤務政治部傷兵教育工作,艱險不避,勞怨不辭,足跡遍及全國十二行省,然先生始終未放棄以語文教育改造社會的理想,除二十七年在漢口中國文字改革問題座談會上痛斥﹁拉丁化﹂代替中國文字的謬論外,並自二十八年在四川瀘州和江安的榮譽軍人教養院、教不曾讀書的榮譽軍人,從注音符號起,學到能讀書看報。


 


民國三十年,先生應邀至教育部國語推行委員會,由於先生學有素養,既能﹁耳目頭腦並用去求深入的認識問題,又能計畫推廣國語教育的展進﹂,所以很受當時﹁國語推行委員會﹂主任委員吳稚暉先生倚重,並題﹁安危須仗此群才﹂斗方以贈。先生亦於此時拜呂殿臣先生為師,學習楊家太極武藝。


 


民國三十四年對日抗戰勝利,十月,先生在重慶,奉政府令與魏建功、何容二先生赴台幫助被迫以日本話為國語的台灣同胞,恢復說中國國語。抵台後先生與魏建功、何容三人組成台灣國語推行委員會,擔任常務委員兼訓練宣傳組組長,於電台開設讀音示範廣播;尤其難得者,以其卓識自重慶攜來注音漢字銅模,使國語日報得以順利創刊印行。先生生當民元鼎革之際,眼見新舊交替,深感中國歷來著述﹁見道之作,固然不少,而浮言虛飾,既蔽性情,又掩真理者,尤其泛濫﹂,面對歐美科技超前,舉世競爭的今日世界,﹁中國文化不用科學方法與科學性的語言來整理,將使後人不能認識中國文化的精深與價值﹂,所以主張自茲以往,應使全國國民達到﹁言文一致﹂的境界,使大家﹁能想的都能說﹂、﹁能說的都能寫﹂,以免﹁說些自己未必懂,而別人絕聽不懂的話,誤了正事﹂。


 


然而此一理想在大陸阻於日寇侵華,國共內戰,未能推展,抵台之後,方實際推行,舉凡理論樹立、方針擬定、教材編撰、演說宣導,先生無不躬任艱鉅,全省各中小學無不有其身影屐痕,台灣國語運動之倡導推行,先生實為首要之實際策劃及業務推動人。唯先生服膺國父﹁人生以服務為目的﹂的人生觀,以為﹁我們做事要為理想為信念而做,所以得失不能太重,任令苦惱、憂患、拂逆,怎麼來,就怎麼去適應。﹂因此不自是、不自伐,寧無赫赫之名,默默的作個﹁後知後覺﹂的宣傳家與實行家。是以台灣偏安五十餘年,經濟發展民生安定,國語推行成功,消除台灣閩、客、山地、內地各族群之隔閡,彌平誤會於無形,先生之功偉矣。


 


推行國語運動之餘,先生特闢﹁華步亭﹂,承傳﹁楊氏太極﹂﹁廣法﹂一系的太極武藝,並揭示﹁露禪學派﹂開新局闢新天。自太極武藝成熟與發展言之,宗岳先生繼承古聖先賢智慧結晶,汲取各家精粹,綜合集成太極武藝理論體系,為指引後學確認正門正宗進入正途修煉之第一人;露禪先生繼宗岳先生之後,飽和太極武藝應有項目,表證太極武藝之高超,確立教材教法之規模,擴大太極武藝傳習空間,為發揚正功正法正果,光大正門正宗正統之第一人。


然而太極武藝於教材教法確立後,時移世變,專業武士以擊技證其道尊時代不再,盲目的提倡促其名揚,反而造成道廣實萎的現象,如何在冷兵器逐漸沒落,大砲、飛彈、雷射大行的時代,取得其應有之地位,實為其轉化晉升,或為時所棄之關鍵。


 


先生遠矚及此,指出太極武藝非透過學術精研闡揚與皈依參修,不能杜絕其庸俗化、江湖化而遭淘汰。是以先生主張今後太極武藝的研究,﹁在力行的基礎上,應以哲學上現代的觀念,剖析認定太極武藝理論與實際的哲理體系;以生理學、醫學、衛生、體育的理論與實際,論證太極武藝健身養生高度功效的方法;以物理學、人體機動學等的知識,尋求太極武藝擊技上的法術;以現代教育有關科學的知識,分析評斷太極武藝傳統的教材教法;以社會時代的需要,重新評定太極武藝的價值。﹂於是乎太極武藝廓然廣大,由六經之開生面,盤皇之另闢新天,融鑄哲學、美學、生理學、醫學、衛生、體育、教育、擊技於一爐,再開閎肆,而先生則為此涵化實踐之第一人。


 


先生雖識略深遠,教拳謹襲師風,必以正法,不稍改法門。每有所授,必靜觀學者志、氣、趨、向,察其多、寡、易、止,堅其志,忍其性,長善救失,增益其所不能。用心深細若此,卻從不居功,嘗云:﹁我不過代祖師爺傳藝,作一引路人而已,大家若有所得,拜祖師爺認祖歸宗,能承先啟後,廣法傳薪,也就夠了!


 


(摘文 自涵化小築)


               


2011年12月18日 星期日

新營區太極拳委員會 ~ 2011 成果回顧

         


     第18屆全國暨國際楊太極武藝錦標賽


               2011/11/12~2011/11/13


            團體總錦標  第二名  




(台北大學體育館)




(新營國小 最後一天 集訓)


華藏世界



期間: 2010.03~2011.12



 


能在 華藏世界中修煉太極拳, 是薪園同門師兄共同的福氣!


能夠擁有這樣的福份, 大家心中永遠懷著一顆感謝的心!!

2011年12月14日 星期三

楊太極武藝協會蘇清標理事長在北部區會黃極教練訓講課內容摘要

楊太極武藝協會蘇清標理事長在北部區會


黃極教練訓講課內容摘要


1.      當教練要從學習者的觀點出發,去探索解讀拳架。


2.      要健康很簡單,只要每天打拳,動作開展、筋骨拉伸,人就可以很健康。但是如果架式未合乎楊家老架的要求,就不能當教練,去敎別人,去傳承。


3.      太極拳容許「大同小異」,「大同」是大家練的楊家老架都相同,「小異」是每個老師的風格會有所不同。學拳生涯都有一個「固定期」,要把拳架姿勢練到固定,就是追求「大同」。至於「小異」就是詮釋創造期,例如鄭曼青創造的「鄭子太極拳」,由楊氏太極簡化而生成,是「小異」。


4.      練拳要有積極求知的熱情、柔軟的生命力和堅定之意志力。


5.      當教練要自入地獄,能吃苦忍痛。


6.      太極拳不像其他拳種以形象命名,如猴拳、鶴拳、螳螂拳,太極拳的拳是「拳拳服膺太極之理」,太極之理就是陰陽消長之理。


7.      打拳時外示安逸,神宜內斂,平起平落,膝與胯平;所謂落地生根,下落黃泉,上達九天;以接地之力,行通天之氣。練拳者的能量游走在天(百會)地(湧泉)之間。


8.      只要合乎太極之理的拳架,就是太極拳。所以七十、八十歲練拳,可以坐著打拳,椅子加上輪子,坐輪椅打拳,「坐太極」也。五十歲以上站著打拳,「立太極」也;重病者,躺著打拳,「臥太極」也。


9.      今日世界因為執著外在的相異而衝突。太極者,無極而生,所以太極拳最能融合衝突。(不在意表象的極端不同,追求內在的共通太極之理。)


10.   楊家老架一開始會先「進入平立」,進入「平立步」就是進入一趟拳的座標,由這個座標點開始「身心靈慧」的修煉。身是物質,心是信息,靈是超越,慧是相對於人間世而言,應物處世之用。由這個點開始八門五步,其根在腳,行於手指,發於腿,主宰於腰。


11.   太極拳有「陳楊武吳孫」各家,楊露禪把三十六式排成三段四節,創出楊氏太極拳。他本名「福魁」,後改名「露禪」,正表示他由大同而小異,屬於他的「在家、出家而回家」之生命修練歷程。


 


 


引用: http://tw.myblog.yahoo.com/jw!dxt9cTSWEQGvYFp.Bvq3oljQVxix8jY-/article?mid=473


做錯運動 反增心臟負荷


做錯運動 反增心臟負荷 2010-11-09   中國時報


   廣告教父孫大偉曾挑戰鐵人三項,赴大陸挑戰單車長征, 前天腦溢血逝世,各界震驚。許多民眾看不斷詢問「 為什麼有運動還會中風?」台大內科教授黃瑞仁表示, 做錯運動反而會增加心臟負荷。  黃瑞仁說,有人很努力的運動,還是罹患心血管疾病, 這是基因體質的關係,心臟病有三成是遺傳, 七成是後天生活習慣造成。不適當的運動,有時對病患適得其反。


     曾裝過支架的病患須注意運動型態和強度,他提供運動三「不要」 原則。第一、不要一大早去運動,因為清晨心肌梗塞發生率最高, 應改為傍晚後運動。第二、不要做太劇烈的競賽型運動, 鐵人三項或挑戰體能極限的運動都不適合, 運動強度以不超過每分鐘心跳一三為限。第三、不要單獨去運動, 最好有家人陪伴。  黃瑞仁說,運動不當導致猝死的個案比比皆是, 他一位病患是網球高手,裝了支架十幾年都沒事,因為個性不服輸, 六十幾歲還和友人尬球,日前在網球場上猝死,令人遺憾。黃瑞仁指出,九成出血性腦中風和高血壓有關,最近氣溫下降, 抽菸、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是危險「四大寇」, 有心血管病史的民眾應多注意。


 新光醫院心臟內科主任洪惠風說,運動有益心臟健康, 但很多人平時完全不運動,卻在周末一時興起劇烈運動, 這種周休五日的運動型態比完全不運動更糟糕。 我的看法:孫大偉英年早逝,天忌英才。事業上很優秀, 健康管理卻不及格。台灣男性平均可活到76歲以上, 他只活了58歲,照顧自己不夠,把自己的元氣耗盡了。 心臟裝支架又導管,卻去玩鐵人運動,好勝乎?不明智也! 裝支架6年後就腦溢血,心臟病沒有徹底治癒,只能控制。 我們該查查同樣情況者是否普遍如此? 支架和導管暫時避免了心肌梗塞,卻總在若干年後導向腦溢血? 所以前者只能延命於一時,主流醫學手段無法根治心臟病於永久。


如此,明理之士一開始就不要得到心臟病(七成是後天生活習慣造成 ),否則醫生只能為你裝支架、接導管,拖過數年, 西醫可宣稱手術存活率多少多少,在當事人卻是百分百必死無疑。 建議諸友讀我文者,多運動(早起打太極拳最好,早起而不劇烈) 參加社團(不要單獨去運動),持之以恆,養成習慣, 養生以終天年。




2011年12月12日 星期一

新營青商OB武場簡介



   

    一群過了不惑之年, 甚至已達耳順之年的工商界菁英, 往昔平日滿滿的飯局和應酬, 現在為了不讓體能在繼續走下坡, 和改善身體的健康,大家嘗試了不同的方式來運動, 不論是爬山和騎腳踏車, 就是憑藉著一股不服輸的精神撐下去. 但時常受到天候因素之影響, 或膝蓋無法再承受較大負擔, 而無法再持續下去.


    所以, 由班代薛董發起, 一聲號召之下, 聚集了15~17位喜歡運動之同好, 請出蘇清標老師來教導他們打太極拳與養生之道. 2010.11.14 晚上正式在新營佛明寺中庭正式開訓, 此為"新營青商OB武場" 之起源, 整整經歷了一個寒暑的淬鍊, 武場成員個各臉色紅潤, 感覺氣力飽滿, 整個人感覺年輕了好幾歲. 從蘇老師每週一天的上課, 到學員現在要求助教一週多兩天的訓練, 甚至還自我要求天天在家自主練習的能力; 蘇老師以循序漸進的訓練方式, 讓每位學員都不覺得上課是累人的事, 除了快樂之外還可以互相鼓勵,通常蘇老師上課要求蹲馬步10~15分鐘是最基本的要求, 現今學員已經覺得是一件稀鬆平常的事,不管蹲馬步的腳再怎樣抖, 就是一份不起來堅定的意志,所以每次上完課總是汗流頰背,精神舒暢,喝喝普洱茶溫潤一下身體,就消除了一天的疲勞,所以每次上完課反而覺得快樂舒暢, 一點都不覺得累! 因此,體能狀況一天比一天增強了, 身體狀況也改善了不少~    


    現在, 為了要上一週三天的課, "打太極拳"變成了大家相同減少應酬的理由, 一二十年的老朋友間也多了共同的新目標和新話題和相同新的養生模式, 且號召更多的老朋友 和夫妻檔作伙來打太極拳,共同追求健康的人生與家庭的幸福圓滿這就是太極拳養生與太極生活化最佳的寫照